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微信朋友圈
  • 索 引 号:SY0024361740201800009
  • 主题分类: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
  • 发布机构:徐汇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    号:
  • 名    称: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
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
时间:2018-01-25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8年1月16日在上海市徐汇区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上海市徐汇区区长  方世忠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徐汇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一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政府系统目标管理制度,聚焦“四个徐汇”战略框架,开拓创新,克难奋进,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徐汇滨江实现全线贯通,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过去的一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创新驱动发展的积极效应进一步显现。一是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全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10亿元,增长7%左右;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47亿元,增长7.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9%。完成区级财政收入186亿元,同口径增长7%。二是改革创新取得突破。入选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工程,365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网上预审,办理期限缩短30%以上。获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11%;预计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6.7件,位列全市第一。三是环境补短板成效明显。全年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10万平方米,2亩以上成片违法建筑基本消除,中小河道黑臭治理全部完成,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至38.7微克/立方米。住宅小区综合治理累计完成893个小区达标,其中259个小区形成示范。四是社会民生不断改善。10方面区政府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1.95万人以内,新增9家长者照护之家、5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成15家邻里汇,实现街镇全覆盖。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创新徐汇建设步伐加快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和创新双轮驱动,聚焦制度创新、系统集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科技创新更加强劲。成立区科创发展中心加强全区统筹,加快推进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启动实施“光启计划”,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工智能、人才等专项政策,市区联手制定发布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实施意见。深化与大院大所大校大企战略合作,支持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等平台项目建设。加强与漕开发总公司、仪电集团合作,提升漕开发载体能级。成功举办全球(上海)人工智能创新峰会,打造上海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ARM人工智能生态联盟、联影医疗、商汤科技、依图科技等产业联盟和标杆企业落户徐汇。全区累计集聚微软创投加速器、安创空间等众创空间66家,可提供工位1.3万个。入选国家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首批试点,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上海商标受理窗口、上海商标审查协作中心、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点,以及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服务中心落地运行。
  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制定加快现代服务业高端化集群化国际化发展的扶持意见、配套细则以及2017年重点发展产业引导目录,推进服务业创新示范区建设,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主要任务落地实施。现代服务业主导地位不断巩固,完成营业收入2295亿元,增长13%,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0%。商业业态持续提升,推进徐家汇智慧商圈示范点建设,太平洋百货、美罗城、东方商厦完成新一轮品牌调整,百胜中国总部入驻T20大厦。全年完成商品销售总额5280亿元,增长18%。工业进一步企稳回升,推出45项市区两级工业精品项目,成立机器人产业联盟和促进中心,推动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发展。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55亿元。实施“质量强区”战略,举办首届区长质量奖评选。徐汇滨江低碳发展实践区、梅陇三村低碳社区通过验收,全区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
  区域功能更加完善。成立区规划委员会,统筹做好全区规划编制、组织实施和协调推进。对标卓越全球城市核心区,对徐家汇、徐汇滨江、徐汇中城等重点功能区进行战略规划研究,明确与区域功能定位相符的发展策略和实施机制。功能区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徐家汇中心项目一期竣工交付、二期结构封顶,天桥连廊一期项目开始桩基施工,教堂广场改造项目正在进行地下建设,港汇恒隆广场改造一期加快推进。徐汇滨江西岸传媒港地下空间和部分地上项目基本完工,梦中心项目加快施工,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竣工。徐汇中城万科中心一期投入使用、二期完成验收。与百联集团、漕开发总公司签约,合作推进华泾北杨地块城市更新。
  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复制推广自贸区制度创新,落实“证照分离”“多证合一”、企业简易注销等改革举措,制定实施企业注册许可便利化12条措施,商事登记、公共信用信息服务、海外人才等三个“单一窗口”建成运行。加强与海关、国检等合作,完善艺术品保税政策,促进通关便利化。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依托国资运营平台强化国企核心能力塑造。健全功能区公司职能定位、法人治理结构和招商激励考核机制,与戴德梁行、安永等专业机构建立合作机制,招大引强精准性进一步提高。全年利用合同外资11.5亿美元;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家,累计达到77家;年税收超亿元楼宇41幢。全面落实“营改增”、小微企业优惠补贴等减税减负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搭建科创小微企业融资平台,企业服务联系机制不断健全。全年新增主板上市企业2家、创业板1家、“新三板”挂牌9家。
  (二)着力提升民生服务水平,幸福徐汇建设不断深入
  坚持把保基本、广覆盖、促公平与提标准、抬底部有机结合,优化资源配置,编制教育、养老设施专项规划,办好居民家门口的民生实事,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民生保障服务有新成效。大力推进旧区改造和住房保障工作,完成8块旧改地块平地收尾、95万平方米旧住房综合改造,龙南佳苑公共租赁住房项目竣工即将投入使用,新增廉租住房租金配租201户,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申请家庭审核通过1534户。严格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推进类住宅和房地产中介整顿,制定租赁住宅用地三年规划,着力构建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就业规模持续扩大,累计新增就业岗位4.6万个,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710名。深化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区建设,率先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为4952名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照护服务,新增4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10个老年人助餐服务点。推进社会救助管理精细化,落实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累计为27.5万人次发放各类保障救助金2亿元。完善社区商业规划,促进传统菜市场转型升级,新建改建4家示范性标准化菜市场。
  基层社会治理有新亮点。加强街道“6+2”内设机构统筹管理,落实下沉街道工作职责准入管理办法、街道职责事项和条块关系清单,推动人财物向基层倾斜。深化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实施社区工作者全面成长计划,实行居委会错时工作、双休日值班等制度。“拆建管治”并举全面推开住宅小区综合治理,统筹实施硬治理项目829个,集中解决一批小区“急难愁”问题,完成老旧住房安全隐患处置7万平方米、电梯更新改造167台;完善党建引领下的社区自治共治机制,田林十二村等3家居委会创成市级自治家园,长桥体育花苑获评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徐汇滨江建设者之家、虹梅庭入选上海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加强业委会成员轮训、物业合同备案、物业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和标准化建设,物业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推行邻里汇社区服务新模式,在建成运营的基础上探索深化功能定位和项目内涵。实现区和街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挂牌“公益基地”113家。
  社会事业改革有新进展。积极应对入园入学矛盾,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100%入园入学。深化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完成第一轮学区化办学评估,成立位育、完中2个教育集团,11所学校获评第二轮区级新优质学校,10所学校实施新一轮委托管理,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进一步扩大。高考综合改革首考任务圆满完成。教育培训市场秩序规范整治工作依法稳妥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区属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山、市六紧密型医联体成效初显,与7家三级专科医院共建学科项目型医联体。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做实家庭医生制,“1+1+1”组合签约率达到20.95%。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徐家汇、枫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评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不断发展,新增体育场地面积2.55万平方米,建成首个市民健身活动中心,徐家汇地区被评为上海市首家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深入推进国防动员、双拥共建等工作,配合驻沪部队基本完成全面停止有偿服务任务。积极帮助对口支援地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完成新建2个社区幼托点等市政府实事项目,科普、残疾人、档案、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外事、地方志编纂和红十字会等工作有序开展。
  (三)着力彰显城区独特魅力,文化徐汇建设稳步推进
  依托深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构筑公共文化服务、历史风貌保护和文化产业培育三大体系,全面提升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城区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公共文化服务更趋惠民便民。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道德讲堂”等活动,成功承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现场交流活动,完成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实体化运作。全民阅读活动蓬勃开展,在区图书馆打造智能阅读空间“书香部落”,形成“汇悦读书香联盟”网络体系。公共文化配送服务延伸至居委会形成四级联动,全年受益居民达27.2万人次。举办市民文化节、国际诗歌节、“艺术商圈”等活动,城区文化氛围更加浓郁。区文化馆修缮工程基本完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管理标准化建设国家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历史文化风貌有效保护传承。调整完善衡复风貌区管委会体制,制定风貌区城市管理规定和历史建筑日常管理办法,加强常态化巡查监管。完成天平路、华山路等21条道路整治,拆除违法搭建52处,整治“居改非”170家、无证照经营183家、“破墙开店”192家;完成岳阳路、建国西路等9条道路修缮,街面环境品质明显提升。建立优秀历史建筑基础数据库,完成50幢优秀历史建筑修缮,交响音乐博物馆、建业里、永平里等重点项目开放运营,上音歌剧院等建设加快推进。编撰《海上遗珍:武康路》《徐汇文脉》,实施“互联网+博物馆”计划,成立光启博物馆联盟,龙华烈士陵园创成国家4A景区。
  现代文化产业持续发展壮大。推进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区和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建设,推动文化跨界融合发展。深化文化服务制度改革,完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支持东方明珠新媒体、微鲸、联合院线等重点企业项目发展。鼓励银行推出文创特色融资产品,搭建面向文化企业的融资平台。油罐艺术公园、星美术馆等滨江文化标杆项目加快建设,“美术馆大道”初具规模。强化西岸艺术品保税仓库核心功能,构建专业、优质的艺术品进出境通道。成功举办西岸文化艺术季、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等系列活动,西岸美术馆与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合作开展“临时蓬皮杜”五年期展陈项目,上海西岸品牌效应日益扩大。
  (四)着力提高城区环境品质,美丽徐汇建设全面加强
  按照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的要求,以建夯基础、以治补短板、以管保长效,全面提升管理标准和管理能级,城区环境更干净、更有序、更安全。
  市区重大工程扎实推进。狠抓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40项市区两级重大工程进展顺利。黄浦江徐汇段8.95公里岸线公共空间贯通开放,配套服务和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徐家汇体育公园基本完成拆违和商户清退,部分项目开工建设。轨道交通15号线腾地任务全面完成。宛平剧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等市级文化院团改造项目稳步实施。嘉会国际医院项目竣工。虹梅南路高架(徐汇段)竣工通车,华发路、武宣路等区区对接道路工程主体竣工,龙吴路拓宽(华泾路-景联路)、宜山路改建(合川路-南丹路)等项目按计划推进。完成南站、全州路(漕河泾)消防站建设。全年新建中环绿廊、滨江绿带等绿地34.85公顷,城市绿道5公里。
  生态环境治理有效开展。严格落实中央环保督察要求,压实政府、企业、社会责任,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持续用力推进“五违四必”综合整治,基本完成“2+2+2”地块拆违任务。统筹环境整治、业态调整、交通疏导和治安管理,中山医院周边秩序明显改善。做实河长制,水岸联动加大执法力度,河道黑臭现象全面消除,6个考核断面水质达标。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细化扬尘控制长效管理措施,区域降尘量下降至4.8吨/平方公里·月,优于市下达考核指标。
  城区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在区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增设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加强城市管理领域的数据集成、研判和应用。创成20个标准化管理网格,实现城管、公安、市场监管等12支执法力量在网格集聚,问题发现和处置效率进一步提高。建立区长派单制度,“12345”市民服务热线办理综合考评位居全市第二。制定重点区域工地围栏、户外广告、景观灯光等标准设置导则和非机动车停放规范管理办法,提升环境景观艺术品质。强化环卫保洁、垃圾清运、门责管理,市容环境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排名中心城区第一。试点建设新型智慧城区,智慧政务、智慧商务、智慧社区、智慧旅游应用不断拓展。
  区域运行安全得到巩固。做实做强区安委办和街镇安监队伍力量,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实施隐患排查治理清单管理制度,全年排查治理重大隐患70项,关闭违法生产企业1108家。加强粮食安全工作,区域粮食流通市场平稳有序。建立无证无照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备案、查处三张清单,重点区域无证无照餐饮基本消除,虹梅街道创成零无证照食品生产经营街道。推进智慧公安、智慧综治建设,实现街面和小区视频监控全覆盖和共享应用。建立轨道交通车站应对大客流“四长联动”机制,风险管控和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提高。深入开展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交通秩序明显改善。开展12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做好涉众型金融类、互联网金融类等领域风险防控,信访积案化解和矛盾调处工作扎实推进。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基层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不断夯实。完善“两个实有”动态管理机制,人口综合服务管理水平有效增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主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加快发展动能转换,全力深化改革创新,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进步。特别是在全国文明城区创建过程中,全区上下矢志不渝、众志成城,广大干部群众舍小家、顾大家,全情投入、顽强拼搏,各区域单位全力支持、同创共建,“十年磨一剑”,成功迈入全国文明城区行列!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徐汇区人民政府,向参与徐汇建设和发展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中央、外省市和市各有关单位、驻区部队和区域内各企事业单位,向关心和支持徐汇发展的海内外同胞和国际友人,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徐汇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转型任务仍然艰巨,新增长点和新动能需要加快培育,改革创新的系统集成还不够,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依然不足。二是城区环境品质有待提高,生态建设、顽症治理、业态调整等仍需攻坚突破,精细化管理体系亟待完善。三是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够充分,南北发展不均衡依然存在,民生保障服务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差距。四是城区安全领域还有较多薄弱环节,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复杂,从严从紧加强风险防范、依法依规化解矛盾问题需要花更大力气。我们必须勇于直面问题,切实解决问题,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
   
二、2018年主要任务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从宏观形势来看,全球经济复苏渐趋明朗,但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总体趋稳向好,结构调整深化,但实体经济循环不畅问题仍较严重,一些领域潜在风险仍然存在;上海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的发展态势,但工业、外贸、房地产、金融等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容忽视;徐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新动能逐渐积聚,但受房地产调控、金融监管收紧等宏观政策影响,今年可能是近年来稳增长压力最大的一年。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和战略定力,洞察趋势、把握态势,在新的时代坐标中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构筑徐汇战略优势,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实现新发展。
  做好今年工作,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区第十次党代会和区委十届三次全会的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围绕“四个徐汇”战略框架,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积极打造经济发展新亮点,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传承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持续提升城区服务管理水平,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使徐汇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成为表率。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左右;区级财政收入增长6%;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保持在510亿元以上;商品销售总额增长6%;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1.9万人以内;新辟公共绿地11.4公顷。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着重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坚持创新引领,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现实要求。我们将提高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敏感度,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对接上海科创中心、自贸试验区建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大国家战略,制定高端产业、高等院所、高峰人才“三高政策”,激发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三大引擎”,积极探索超大城市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之路。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牢牢把握科技服务业的功能定位,持续推进“光启计划”,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高创新创业浓度,加快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服务“四大”科创资源。完善协同创新体系,支持中科院、复旦、交大、华理等院校创新中心建设,鼓励院校与企业成立联合实验室,力争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重大功能平台在徐汇落地。以科技服务业为突破口,探索科技成果加快推广应用、转移转化的有效途径,打通科研与产业化瓶颈,切实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二是聚焦两大科创产业。围绕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落地,引进集聚一批标杆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应用场景,努力提高徐汇人工智能产业的显示度、集聚度和应用度。制定枫林生命健康园区发展规划,推动载体资源整合,打造集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研发应用于一体的生命健康综合创新基地。三是提升众创空间能级。支持众创空间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引导高校院所、科研团队与众创空间双向对接,鼓励漕开发和枫林联盟在波士顿、硅谷等地设立孵化分支机构,探索“投贷联动”金融服务试点,助推高科技企业成长为“参天大树”。四是打造知识产权特色。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和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区建设,搭建商标品牌综合服务、孵化培育、提升运用、维权保护四大平台,完善产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功能,加快建立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相适应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主动融入上海品牌建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围绕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品牌,做大做强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文化创意、创新金融四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高端化、集群化、国际化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对接上海服务品牌提升服务业能级。做强专业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优势行业,扶持一批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建设和升级项目,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拓展、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提升。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平台经济,在更大范围集聚高端要素提供优质服务,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以及国内知名企业总部入驻徐汇。二是对接上海制造品牌培育先进制造业。落实“中国制造2025”及上海行动纲要,推动制造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聚焦智能制造、智能汽车、原创新药与高端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工业精品创造计划项目,培育集聚更多“隐形冠军”和“独角兽”企业,打造一批高端产品品牌和质量标杆。促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大力培育共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形成一批具有爆发力和影响力的新增长点。三是对接上海购物品牌推动商贸业转型。着眼上海打造面向全球的消费市场,创新商业模式,用更良好的体验和更优质的商品满足需求、创造需求、引领需求。突出品质消费、时尚消费、服务消费,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商旅文结合,加快徐家汇智慧商圈建设和业态升级,营造更加便利的购物消费环境。推动社区商业品质化、便利化、多元化发展,建设更多生鲜超市、“社区微菜场”。
  持续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全面贯彻落实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各项任务,突出制度供给,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努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一是加快自贸区新政落地。深化“证照分离”“照后减证”等商事制度改革,推进注册登记便利化,全面实现企业名称网上自主申报、新设企业次日发照。加强与海关、国检深度合作,提供清单式通关便利化服务,支持重点行业企业率先复制自贸区贸易新政。二是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围绕打造家门口、指尖上、一体化的政务服务,加快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区建设,力争做到“网上办不见面、窗口办跑一次、全区办不添堵”。建立电子证照应用标准、互认共享机制及综合窗口服务规范,实现审批事项100%网上预审、90%以上全程网办,探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刷脸办事”、主动服务。三是完善招商安商稳商机制。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坚持区域化、功能化、专业化导向,明晰国资功能定位和国企主营板块,优化资金、资产和资源配置,进一步推动国有资产向重点功能区和专业化公司集聚。健全招商激励机制,加强与国际性专业机构合作,推进产业链招商、联动招商、以商引商,年内新增外资总部机构5家,合同利用外资11.6亿美元。加快构筑人才高地和人才高峰,做实人才事业发展与生活安居两条服务链,增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竞争力。
  (二)优化功能布局,加快重点区域和项目建设
  重大项目是城区发展的重要载体支撑。我们将坚持高标准定位、高品质建设、高强度推进和法治化思维、专业化运作、精细化管理,推进重点区域、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空间布局,提升功能品质。
  全力推进重点区域项目。结合新一轮上海城市总规修订,完成全区单元规划编制,完善细化重点功能区发展策略、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一是加快徐家汇城市更新。推进徐家汇中心项目二期竣工,加快三期、四期建设;天桥连廊一期力争主体结构部分完工,优化二期方案做好前期准备;抓紧教堂广场改造工程,太平洋数码二期项目施工建设。二是打造徐汇滨江产业地标。深化西岸金融城战略规划,推进西岸传媒港、西岸智慧谷等重点项目建设,西岸国际人工智能大厦基本建成,人工智能产业孵化空间启动运营。三是推动徐汇中城融合发展。完善交通专项规划,优化路网结构和公共设施布局。徐汇万科中心三期开工建设;南站8号地块加快收储,进一步确定发展方向和开发时序。四是深化华泾地区功能定位。优化北杨人工智能小镇规划方案,加快地块收储、出让和联合开发。与闵行区联手编制滨江合作开发区结构规划,同步开展整体城市设计研究。
  大力实施市区重大工程。加快云峰油库临时贯通段腾让建设,建成约2.5万平方米沿江配套服务设施,推动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向南和向腹地延伸拓展,深化“2+2+2”运营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公共空间功能品质、景观品质和服务品质。加强水陆交通旅游资源整合,拓展浦江游览品牌。配合推进轨道交通15号线站点、徐家汇体育公园以及上海京剧院、越剧院、沪剧院等市级文化院团项目建设。加快南部医疗中心建设,推进口腔医院工程竣工和运行筹备。田林路下穿中环线地道年内竣工通车,华济路、景洪路、景东路区区对接道路开工建设。
  着力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统筹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重点完善基础设施薄弱地区的市政配套,增强城区综合承载能力。优化交通管理,建成运行徐家汇商圈交通诱导系统,加快慢行设施改造,推进桂江路地下车库建设。加大截污纳管和雨污混接改造力度,启动华泾西泵站总管二期工程,龙漕路污水管新建二期完工。加强市政管线管护,推动架空线入地,西岸传媒港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年内竣工。高质量推进机场河防汛墙建设。做好液化气使用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三)以人民为中心,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将立足创造品质生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大力推进10方面区政府实事项目,努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更公正地惠及民生。
  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严格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和培育租赁市场“26条”措施,建立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一是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深化类住宅和房地产中介整顿,加强市场监管和从业人员管理,加大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净化市场环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二是高质量培育租赁市场。落实租赁住宅用地三年规划,年内6幅地块转为租赁住宅用地。加快区属国有企业住房租赁供应平台建设,筹备成立区级住房租赁服务机构,引进培育市场化、规模化、机构化的经租企业,全年新增租赁住房7500套、代理经租房源4050套。三是扩大保障性住房供应。坚持“应保尽保”,做好廉租住房托底保障。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分配供应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和产业园区自建单位租赁房,探索货币化补贴方式。保持政策标准稳定运行,加强共有产权保障住房供后管理。鼓励和引导房屋征收货币化安置。同时,加快旧改基地平地收尾,推进滨江C单元西片区旧区改造,完成30万平方米旧住房综合改造。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一是提升养老服务能级。推进国家医养结合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完善老年照护管理系统及轮候机制,加强照护服务全过程监管和护理队伍建设。丰富社区养老服务包内涵,探索养老机构政社合作管理新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可选可用的服务项目。优化养老服务设施体系,全面完成年度养老实事项目,徐汇养老基地开工建设。二是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完善融资、场地、培训等创业扶持政策,打造创业型社区,帮扶引领创业600人以上。健全职业培训、职业见习、就业援助机制,实施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不低于710人。三是深化救助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制度,依托信息系统平台实现救助信息互联互通,加强困境儿童保障,探索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新模式,提升救助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和精细化水平。
  均衡发展社会事业。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中小幼德育一体化体系。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课程、教学、评价和教师培训体系。实施第二轮学区化办学,加强教育集团建设、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和学校委托管理,提升教育办学质量。加快特色普通高中建设,将创新实验室建设向义务教育学校延伸,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启动职业学校布局调整,推进中高职、中本贯通项目。增加教育资源供给,华发路中学和南站幼儿园年内投入使用。二是推进健康城区建设。实施《“健康徐汇2030”规划纲要》,加强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和学科项目型医联体建设,把大华医院纳入徐汇-中山医联体,提升区属二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建立家庭医生组团式支持和信息支撑平台,“1+1+1”组合签约率达到30%。三是促进体育融合发展。推动健身与健康深度融合,举办徐汇体育节、“健步365”等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漕开发健身步道、华泾市民体育活动中心等公共体育场地建设。深化校园运动联盟建设,举办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联赛。推进体育产业联系点和示范基地建设,在徐汇滨江、上海体育场等重点区域推动体育与旅游、文化、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
  同时,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好云南红河州元阳、泸西、屏边、石屏以及西藏日喀则市萨迦县对口支援工作。深化军民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完善全面两孩政策配套措施,加快区档案馆新馆建设,进一步做好科普、妇女儿童、残疾人、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外事、地方志编纂和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
  (四)狠下绣花功夫,提升服务管理精细化能级
  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我们将牢牢把握核心是人的原则,落实市政府提出的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和法治化、社会化、智能化、标准化要求,把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固化、转化、标化为精细化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当中,通过服务强化管理,让城区更有品质、更有“温度”。
  做实精细管理体系。一是探索建立精细管理标准。制定实施加强精细化管理服务的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市政养护、河道管理、环卫保洁等行业领域标准化工作,形成可操作、可量化、易考核的制度规范。优化工地围栏、景观灯光、户外广告等设置导则和非机动车停放管理办法,夯实业态准入机制,提升街区整体品位。二是健全社会协同共治机制。推进标准化管理网格全覆盖,不断拓展“网格化+”功能。探索推行区、街镇两级“路长制”,全区所有道路实现“一路一长”,建立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加强督查督办,提高道路综合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国资国企和社会力量作用,动员公众参与,形成多元共治的良好格局。三是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做强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完善城市基础数据库,开发城市管理数据平台,加强数据采集和互联互通,打造“城市大脑”。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积极开发城市运行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推动城市运行实时感知、智能管理。
  夯实社会治理基础。一是完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推进街镇管理服务窗口化、平台化,做实做优社区各大中心。深化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做好换届选举,推动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推进区、街镇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和社区基金会建设,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二是深化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启动新一轮住宅小区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上年度硬治理项目,实现达标小区全覆盖。引入生态治理、共享社区等新理念,建设一批特色、精品、示范小区,打造“美丽家园”升级版。完善物业服务企业考核激励机制,试点建立物业“红黑榜”,持续提高物业管理水平。三是拓展邻里汇功能内涵。建立立体化、社会化、专业化运营管理机制,因地制宜开展个体服务、家庭服务、社区服务项目,带动盘活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居委会活动室等服务资源,形成“一汇多点、一体多元、一网覆盖、全时响应、全区联动”的服务新模式。加快资源梳理和项目选址,力争年内再建成3家邻里汇。
  扎实安全运行篱笆。一是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巩固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区建设成果,加强粮食安全管理,深入实施“放心工程”,确保放心餐厅、放心食堂100%达标,守信超市、标准化菜场80%达标,无证无照食品生产经营户基本消除。二是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夯实区和街镇安委办职责,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清单管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评估、安全生产巡查和第三方专业服务等制度机制,滚动开展生产、消防、危险化学品、建筑工地、地下空间、特种设备等隐患排查整治。三是强化社会治安防控。推动新一轮公安改革措施落地。全面建设智慧公安、智慧综治,推进网格、信访、调解、综治等平台信息互通,在田林街道试点推广智慧安防社区系统建设应用,打造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形成有效震慑。保持交通违法行为整治高压态势,创造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四是强化社会风险防控。加强非法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完善应急值守,提升矛盾风险和突发事件的预警预测、快速处置能力。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进一步做好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深化人口服务管理,坚决守住人口规模底线。
  (五)厚植底蕴特色,全面增强城区文化软实力
  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是区域发展的底气和养分。我们将服务上海文化品牌建设,用足用好文化资源,大力推动海派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化成为徐汇高质量发展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总结宣传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历程,开展“圆梦徐汇”“市民修身”“好人点赞”等行动,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标准化建设,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公共文化配送平台2.0版和徐汇微社区平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和“艺术修身”计划,举办“艺术辅导进校园”“艺术创客”等品牌活动。推广全民阅读,在衡复风貌区探索设置一批“悦读亭”。推进康健、凌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及西岸图书馆建设。
  强化历史风貌保护一是完善管理机制。制定衡复风貌区精细化管理办法、管理标准和考核制度,明确历史建筑立面恢复和业态调整操作细则。依托历史建筑基础数据库,加强巡查、发现、上报、执法等信息共享,提高日常监管效能。二是推进风貌修缮。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建立风貌专项修缮导则和专业修缮队伍,实施34幢优秀历史建筑修缮,推进安福路等14条风貌道路整治、乌鲁木齐南路等8条风貌道路修缮。围绕环上音-上交音乐核心区建设,加快黑石公寓整体改造。推动夏衍旧居、草婴书房、修道院公寓修缮开放。三是加强文脉传承。打造风貌区故居文化群落,讲好名人故居背后的故事。做强“徐光启”和“土山湾”中西文化交流品牌,提升“徐家汇源”景区文化魅力。推进龙华艺术中心建设,加强与上海京剧院等市级院团联动发展。继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乌泥泾(黄道婆)手工棉纺织技艺传承基地建设。
  深化文创产业发展。对接落实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50条”,全面推进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做实做强文创产业功能和项目,营造良好发展生态。一是集聚重点领域产业。优化文创产业结构布局,着力打造梦中心、复兴中路两大演艺集聚区和西岸艺术品保税街区,引进培育一批影视、演艺、艺术品交易等领域龙头企业。推动形成文化与金融、旅游、体育等产业跨界融合的“文化+”模式,积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二是加快标杆项目建设。推进星美术馆等建设,西岸美术馆、油罐艺术公园、艺术品保税仓库二期年内竣工,梦中心剧场群全面亮相,争取更多国际一流文化项目入驻。三是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深入实施西岸计划,做深做精全球人工智能创新峰会、全球水岸论坛、西岸文化艺术季等重点品牌活动,推进“临时蓬皮杜”项目交流展陈,增强徐汇文化的集聚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六)突出绿色发展,构筑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将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建设“天蓝水清地绿”的生态宜居城区,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
  大力倡导绿色低碳发展。着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一是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严控产业项目准入,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的研发、应用、推广和产业链打造,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加强节能技术改造,探索区域碳排放交易,确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节能考核指标。二是推进低碳城区建设。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减少低效建设用地,制定实施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广绿色建筑、分布式供能等先进技术,深化滨江低碳发展实践区、漕河泾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徐家汇绿色商圈建设,形成低碳循环发展体系。三是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强垃圾减量和循环利用,健全分类运输处置体系,推广居民区垃圾分类和“绿色账户”,推进企事业单位强制垃圾分类。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绿色出行等绿色创建工作,培育形成更多环保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团队。
  持续加强环境短板治理。全面启动第七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严格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加大环境监督、监管和监测力度。一是深入推进中小河道整治。深化河长制,系统推进截污纳管、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启动张家塘港等4条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加强水质监测和排污点执法,确保3个新增市考核断面水质达标。二是强化大气污染防控工作。实施新一轮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建立扬尘颗粒物在线预警监测和工地考评机制,加强龙吴路等重点区域和道路扬尘控制,力争国控点、市控点主要指标优于市平均值。三是巩固“五违四必”治理成效。建立健全防违控违长效机制,创建10个无违街镇,无违建居村创建率达到80%以上。做好拆违地块规划调整、土地出让、绿化建设等后续利用。开展违法占道经营、“居改非”专项整治,有效改善街面形态。
  全面提升绿化景观品质。坚持规划引领,关注一草一木,着力打造更多高品质生态空间。全年计划新建5公里城市绿道,新增3公顷立体绿化,创建2条林荫道。一是加强景观设计。在重点区域推广社区规划师制度,探索引入视觉总监制度,推动绿化、建筑、色调和谐统一,形成具有识别性、体现徐汇特色的城市色彩。二是提升绿化品质。实施徐家汇中心区域、肇嘉浜路中央隔离带以及武康路历史风貌区绿化景观更新改造。启动桂江路绿地五期、凌云梅陇路高压绿廊前期工作,推动5公里樱花大道建设。抓紧滨江绿带、龙华港“一河两岸”二期、黄石路景观提升等项目建设,构建系统性、网络化的滨水绿地和公共空间。三是创新养护模式。继续推进绿化养护作业市场化,深化滨江地区综合养护管理模式,在上海南站绿地开展绿化养护监理试点,提升区域整体绿化质量、品位和感受度。
   
三、全面提高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
   
  过去一年,我们实施政府目标管理制度,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有效提升。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2项,区级设定审批事项“全面清零”,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和监管事项实现上网全覆盖,区行政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十佳行政服务大厅。着力加强依法行政,制定进一步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的实施意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试点,入选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区。着力改进政府作风,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解决基层和群众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勤政廉政建设进一步强化。
  同时,政府自身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面对经济新常态、改革新形势,推动创新突破、改革发展的力度有待加大,能力需要提升。政府行政效率还不够高,一些工作推进落实还不到位,部门协同、条块联动、政社合作的机制模式有待创新完善。政府工作作风仍需改进,“等靠要”以及慢作为、选择性作为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有待增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严肃认真对待,狠抓整改,务求实效,更好地服务于民、取信于民。
  新的一年,我们将以政府目标管理为统领,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动行政审批革命性变革,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用公务员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企业的“发展指数”。
  (一)增强“四个意识”,推动全面从严治政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认真贯彻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精神,旗帜鲜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政府工作人员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确保中央、市委和区委精神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始终对“四风”问题保持高压态势,认真执行会议费、培训费、公务卡等财经管理制度,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完成企事业单位公务车辆改革,持续改进工作作风。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逐条整改市委巡视组反馈意见,聚焦权力运行风险点,探索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融合机制,规范公务员从业行为。
  (二)强化对标意识,提高队伍素质能力
  坚持把强化对标意识作为思考问题、推进工作的重要方法,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对标外省市区的先进经验,查找短板差距,寻求发展路径,汲取管理智慧,努力在一些重点领域打造“徐汇标准”“徐汇样本”。聚焦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开展对标研究,精准制定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落实市委和区委关于大调研工作部署,主动倾听服务对象和市场主体声音,真诚接受企业和市民意见建议,摸清“难点”“痛点”和“堵点”,做到群众有所呼、政府有所应,加快政府自我革新,提升治理水平。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全面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和驾驭风险本领。深化分类管理改革,推行分级分类培训,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着重树立对“四新经济”的包容审慎态度,破除思维惯性,建立并提升适合新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新能力和新服务。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
  (三)做好“放管服”,加快政府自身改革
  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切实把该放的权放得更彻底更到位,把该管的事管得更科学更高效,把该做的服务做得更精准更贴心。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加强“放管服”改革的统筹协调和责任落实。推进以告知承诺制为主的行政审批方式创新,推广清单式审批模式,聚焦企业注册许可、投资建设审批、不动产登记等重点领域,最大限度简材料、简环节、简流程,力争全区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比法定时限压缩50%以上。继续取消调整一批行政审批和评估评审事项,滚动推出当场办结、提前服务、当年落地“三个一批”项目。探索“互联网+监管”模式,做强事中事后监管平台,全面归集各类监管信息,推进“双随机”“双告知”、监管预警和联合惩戒,实现协同监管、精准监管、智能监管。深化政府系统目标管理制度,加强目标细化分解和跨部门、跨街镇协同,做好目标完成情况的全过程督查、考核和评价。落实分级分类办理制度,健全权责清单与热线办理联动机制,切实发挥“12345”市民服务热线平台作用,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四)坚守法治精神,深化依法治区实践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快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切实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强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法定程序的刚性约束,完善合法性审查、终身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等机制,确保决策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做到法律顾问工作全领域覆盖、全过程规范。深化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领域综合执法改革,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加强行政执法公示和全过程记录,增强执法透明度和公信力。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强化审计监督,重视司法、舆论和社会监督。深化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加快构建发布、解读、回应“三位一体”的政务公开新格局。
  各位代表,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我们肩负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依靠全区人民,齐心协力,迎难而上,锐意进取,为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而努力奋斗!
  • 分享: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