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邻里汇”汇聚邻里心 ——上海市徐汇区创建居民共治共享新空间

在上海市徐汇区,近一年来陆续出现了一幢幢橙色外观的小楼。楼里,有老人们在喝茶、聊天;有全职妈妈带孩子参加亲子读书活动;有儿童在志愿者的辅导下写植物生长日记……原已被逐渐淡忘的邻里情谊在这里重新凝结。这就是被居民们亲切地称呼为“公共客厅”的“邻里汇”。日前,记者慕名来到一个多月前李克强总理考察并予以充分肯定的斜土街道江南新村的“邻里汇”采访。

家门口的“公共客厅”

布置温馨的休息室,绿意盎然的大阳台,居民在看书、下棋、编织或聊天。一楼的医疗健康服务区,家庭医生正在为80岁高龄的周老伯问诊开方。就诊结束后,“邻里汇”卫生站的工作人员将处方送至社区卫生中心,代为付费配药,当天下午有专人送药至“邻里汇”,周老伯凭号码就能领到药品了。为他提供服务的是“全国最美医生”朱兰率领的名医团队。这个团队10名医务人员在此为社区居民提供慢性病管理服务,与近2000名居民签约,提供优先就诊、双向转诊、签约“长处方”等服务;与此同时还有社会组织提供诸多专业化服务项目。

江南新村是一个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小区。60多年过去了,新村成了“老村”,住房陈旧拥挤,公共服务场地稀缺, 在1万多户籍人口中,老年人占比已超过35%。养老需求与资源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

当2016年徐汇区政府作出建立社区服务和社区自治平台——“邻里汇”的决定后,斜土街道便立即付诸实践,对江南新村东门处的三间公用旧房进行拆除,随即盖起了一幢1200平方米的四层小楼,2017年5月“邻里汇”投入运营,一楼为生活服务与医疗健康服务,包括健康管理驿站、聊天吧、老年助餐点、社区卫生站等。二楼主打为老服务与休闲活动,在这里老年人可以享受长者照护、日托照料、老年助浴、康复健身等服务。三楼为公共托育与共乐天地,为居民提供幼托、晚托、亲子服务,节假日可以开展各种种植体验、烘焙培训、亲子活动等。四楼是会议室以及阳光休闲区,居民和社会组织可以在此议事。

政府的“民心工程”

徐汇区老龄人口占比超33%,该区历史底蕴深厚,科教文卫资源丰富,居民群体多元,服务需求多样。2016年区委、区政府决定在街道层面建设社区居民的共享空间、社区服务的载体阵地和社区共治的平台,定名为“邻里汇”,通过它“汇”集民众服务需求、区域服务资源和共治自治“智慧”,从而补齐当前社区治理短板、整合各类社区服务资源、激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活力,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因此,“邻里汇”既是多功能合一的实体场所,又是利用现代网络进行信息查询和发布的“空间”。它将成为社区开展自治共治、提供法律保障的平台;成为营造社区文化、荟萃社区精神、增进邻里和睦的客厅;成为汇聚生活服务、为老服务、健康服务以及其他服务的综合体。

这是徐汇区的一项重大的“民心工程”。区长方世忠表示,以保障居民基本需求为出发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努力打造社区服务综合集成的徐汇模式。区政府出台了《“邻里汇”建设管理工作方案》,统一“邻里汇”建设目标、标识设置和名称规范;按照步行15分钟的原则,打破街镇界域,规划布局“邻里汇”服务辐射广度;组建了由分管副区长牵头,12家单位、13个街镇参与的“邻里汇”建设推进工作小组;成立了街镇“邻里汇”建设联席会议,定期研究“邻里汇”建设及发展事宜。

如今,徐汇区已建成“邻里汇”15家,这些镶嵌在居民家门口的“党群站”,成为凝聚、教育和引领群众的综合性服务治理的阵地;家门口的“会客厅”,搭建起了民诉对接、民愿反馈、民事调解,居民开展文娱休闲、协商公共事务、协调邻里关系、对接法律服务的平台;家门口的“托老所”,以嵌入式养老的概念,融合了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长者照护之家、社区卫生机构、日间照护机构、助餐服务点等设施,引入家庭医生团队,实现医养结合,使居民获得了就近的居家养老服务。

记者了解到,“邻里汇”所提供的服务都以公益性为主,既有居民中的志愿者义务服务,也有采取项目化运作方式,按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引入专业机构参与服务项目运营,服务项目可以向服务对象收取合理费用。对于设置哪些具体服务项目,“邻里汇”建立了社会化需求遴选机制,通过向社区居民、社区单位发放需求问卷调查或需求征询等方式,形成需求遴选清单,并通过一定方式进行公示。由此,“邻里汇”的服务项目很“接地气”。

毗邻沪上有名的“淮海路购物街”,湖南路街道“邻里汇”建设之初,许多居民提出建议:建个供应传统的大饼油条而不是面包咖啡的“早餐店”。于是,在街道的协调下,由老年助餐点在“邻里汇”增加了早餐服务,实现了居民早餐“食无忧”。枫林街道年轻居民较多,“邻里汇”建起了信息服务平台。首期展览“记?忆枫林展”,在“枫林邻里汇”微信公众号线下线上同步展开。天平街道的“邻里汇”坐落于梧桐掩映、文墨飘香的衡山路一个商务楼里,面积虽不大,但“小空间”积聚了大能量,通过整合教育、公益等多种社会资源,有26家社会组织和企业入驻。沪上不少文艺、公益名家前来开设讲座,场场爆满。邻近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的虹梅街道充分发挥区域化党建平台优势,协同中科电21所、3M中国有限公司等区域单位共同筹建 “邻里汇”,设立了切合居民需求的幼儿托管点、社区学校等10余家服务机构。

徐汇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后,徐汇区还将以居委会为中心,进一步延伸建设303家“邻里小汇”,主要服务于因身体或其他原因不便前往“邻里汇”的居民,实现为民服务从15分钟向5分钟的进一步提升。

(来源:中国社会报)


  • 分享: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