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徐汇区区长方世忠:为打响上海“四大品牌”提供徐汇力量

徐汇是上海的科教文化大区,资源丰富、底蕴深厚,徐家汇、衡复风貌区、徐汇滨江亦都极具标识度。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功能优势和竞争优势,打造自己的品牌特色,为上海打响“四大品牌”注入徐汇力量?徐汇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方世忠就此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问:徐汇区围绕“四大品牌”建设有什么谋划和安排?

答:全力打响“四大品牌”是上海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徐汇作为中心城区,我们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有所为、有所不为,将重点构筑徐家汇、衡复风貌区、徐汇滨江和漕开发四大功能承载区,着力打造以科技服务为核心的服务品牌,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制造品牌,以体验消费为特色的购物品牌和以海派之源为名片的文化品牌。服务品牌突出科技研发服务的核心枢纽功能,与漕开发创新服务品牌、徐汇优质民生服务品牌和“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品牌形成“1+3”功能体系。制造品牌突出前沿基础研究与重点产业集群紧密结合的特色,立足价值链高端,以基础创新赋能制造,以人工智能引领制造,推进信息技术和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购物品牌强化文商融合的特质,围绕三大中央活动区,打造徐家汇世界级体验式商圈,衡复风貌区海派“慢生活”休闲街区,以及上海西岸娱乐消费时尚新地标。文化品牌强化海派之源、中西交汇的标识,发挥千年龙华、百年徐家汇、十年西岸等资源优势,打造古今融合、中西合璧、雅俗兼容的海派文化之源。到2020年培育形成一批有广泛影响力的特色品牌和龙头企业,全面提升品牌的辐射度、美誉度、体验度、标识度,力争成为上海打响“四大品牌”的引领示范区,为全市品牌建设提供徐汇方案、徐汇智慧和徐汇力量。

问:您提到围绕打响“上海服务”品牌,徐汇将发挥科技服务的核心枢纽作用,具体有什么举措?

答:李强书记强调,“四大品牌”是“1+3”的格局,“上海服务”居于核心统领地位。徐汇在科技研发、转化平台、人才资源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作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和上海科创中心六大承载区之一,科技服务是重要特征。我们将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服务全国,着力在“四个度”上下功夫,一是建设重大功能性平台,提升服务“高度”。用足用好区域大院大所大校大企资源优势,支持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国际灵长类脑研究中心等一批研发和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二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服务“速度”。推进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集聚知识产权服务、科技研发服务等专业平台机构和企业,构建市场导向的成果转化体系。三是培育科创“参天大树”,夯实服务“厚度”。建立更富活力的投融资体系,挖掘一批重点产业细分领域的“瞪羚企业”和“隐形冠军”,推动更多创新企业成为“独角兽”。四是打造“创新生态圈”,提高服务“浓度”。推进众创空间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发展,构建以信息、技术共享平台为核心,以产业资本和高端人才为支撑的创新生态圈,形成集聚创新要素的“磁力场”。

问:您提到徐汇滨江是“四大品牌”建设的承载区之一,徐汇滨江将如何承接好“四大品牌”?

答:徐汇在空间格局上构筑的四大功能板块,每一个都承接着“四大品牌”的不同功能,既有单项优势,也是综合体。徐汇滨江是四大承载区中最年轻、也是起点最高的,我们按照建设世界一流滨水空间及创新经济和服务经济集聚带的要求,坚持规划引领、文化先导、生态优先、科创主导,全力打造上海全球城市的卓越水岸。徐汇滨江将重点构建人工智能引擎、文化艺术走廊和创新金融高地“三足鼎立”的产业集聚带。“智能引擎”将加快布局100多万平方米的西岸智慧谷和上海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办好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西岸峰会,打造“AI+”应用的全球示范。“艺术走廊”将依托西岸传媒港及上海梦中心、美术馆大道等核心项目,以“文化场馆20+、剧场6+、座位10000+”的规模打造亚洲最大的国际艺术群落,推出以“临时蓬皮杜”展陈项目为代表的国际一流文化品牌活动和项目。“金融高地”将以西岸金融城建设为抓手,加快落实与央行上海总部合作框架,做强文化金融和科技金融特色。同时,以新零售、新消费等商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为引领,推动更多知名品牌“全球首发在西岸”。

问:徐汇“四大品牌”的整体布局、发展目标、优势特色等都已经明确,具体将通过怎样的路径或抓手来推动落实?

答:“四大品牌”对徐汇来说是一副来得恰好的梯子,具体的实施路径正在构思酝酿,重点强化“三个联动”“四个支撑”。“三个联动”:市与区联动,主动融入上海品牌建设大局,争创全市率先;功能区联动,扩大漕开发示范效应,“南下东进”与徐汇滨江、华泾等区域多点联动、优势互补、融合发展;长三角联动,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如与浙江乌镇合作提升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西岸峰会影响力。“四个支撑”:一是人才支撑,推出人才高峰政策,既支持“大象起舞”,服务好“高精尖”人才,也打造“蚂蚁雄兵”吸引青年人才;二是政策支撑,加强产业发展、财政投入、金融服务等政策的系统性、协调性和延续性,营造良好政策生态;三是服务支撑,深化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区建设,率先打响“一网通办”品牌,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四是项目支撑,实施品牌专项行动计划,比如文化品牌将通过“百年系列”“名系列”“首系列”“国际系列”四大类28个专项,提高品牌显示度和影响力。

(来源:新民晚报)


  • 分享: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