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实地探访上海徐汇如何处理雨天污水问题?

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和不透水地表的激增直接导致了上海近年来日渐增多的恶劣天气和暴雨,暴雨洗刷建筑物、地面产生大量夹杂着汽油及重金属的污水,而这些污水经常不经过处理就被直接排入附近的河道,给这座超大城市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产生了地表水质问题。

如何处理这些污水、并对雨水进行二次利用呢?今日,东方网记者跟随“美丽中国长江行走进上海”网络主题活动媒体团,走进徐汇区实地考察上海建设城市“海绵体”进程中,“雨水花园”的运用实例。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作为构建海绵城市的主力军——“雨水花园”是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蓄滞和净化雨水。

位于徐汇区南部桂江路高压线下的区域,以前是中心城区环境最脏乱差的地方,违法建筑成群,并且是国务院挂牌监督督办的“严重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经过三年改造,如今已变成景色宜人的“绿色长廊”,同时也是上海“雨水花园”的典范。

“长廊的绿化面积有34.2万平方米,平时养护所需的自来水量非常大,因此我们在绿廊二期的地下设计建设了一座约300立方米的蓄水池。”该绿地设计师姚国华告诉记者,平日下雨后,雨水进入地下水池,分别通过池中的物理、生化处理,使水质达到可浇灌用水标准,为地上绿化提供灌水补给。地下蓄水池还与整个绿廊的浇灌系统并网运行,如一段时间内缺少自然降雨的浇灌,绿廊就会自动采用地下蓄水池的储水浇灌。

在云锦路的滨江跑道公园中,具有雨水调蓄功能、能解决城市雨洪问题的“雨水银行”,由龙华机场跑道改造而成。在宽50米、长约1.6公里的跑道公园中,新开挖的机场河成为贯穿跑道公园南部的水系与云锦路平行;公园在龙耀路北侧的区域,包含大片绿地和下沉式花园,把一条历史悠久的机场跑道转变为当地居民及办公人群休闲放松的城市绿洲。

据该项目的设计主管朱宇介绍,这套系统是通过将云锦路上的雨水径流导入沿道路布置的雨水花园中,优化从道路表面到花园再到排水口的排水线路。借助特殊的雨水口装置设计,使得过量雨水可以直接流入雨水总管,减少了在暴雨天气里道路积水的可能性,真正做到雨天不湿裤脚。

并且将沉淀固体悬浮物、过滤污染物后的雨水流入蓄水池用于公园灌溉,多余的水排入市政管网。800米长的雨水花园及200米长的机场河人工湿地有效滞留雨洪,并处理云锦路1600米长路段上五年一遇的暴雨初期雨水,对改善水质、创造栖息地价值作出重要贡献。

(来源:东方网)


  • 分享: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