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总理点赞的"邻里汇" 持续迸发社区治理活力

李克强总理4月来沪考察的短短2天时间里,专程来到位于徐汇区斜土街道江南新村的“邻里汇”。这座社区里的“托老所”以创新的养老模式帮助更多老年人实现了居家养老,被总理称赞。徐汇区从2016年下半年起着力打造的“邻里汇”,不但提供养老、为老服务,它还有一个目标,就是要对接居民需求搭建公共平台,争取让各年龄段的居民都走出家门,走进“邻里汇”,使其不仅成为老年人集聚的场所,更要成为社区共治共享新空间。

全方位养老新体验

根据全国老龄委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上海老年人口占常住人口总数已经超过33%。在徐汇,92.12万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33.5%,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已经刻不容缓。

“下个月我就要回去了,真的很舍不得离开这里。”89岁的林阿姨已经在徐汇江南“邻里汇”住了4个多月的时间,按照“邻里汇”长者照护之家的规定,再有一个月时间,林阿姨将要回到自己的家中继续生活。然而对于这里的“爱”与“不舍”,都呈现在林阿姨脸上。

4个月前,林阿姨的子女将她送到江南“邻里汇”长者照护之家,希望借助这里的24小时全程护理及温馨的人文环境,让林阿姨能得到全方位照顾,陪同林阿姨一起住下的还有她的爱人。她告诉记者:“夫妻俩平时小毛小病不少,子女又有小孩子要照顾,不想给他们增添负担,所以就住了过来。时间一长,和其他老人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样,真的非常温馨。”

作为徐汇区首个开门迎客的“邻里汇”,自去年5月18日完成改造以来,就一直人头攒动,像林阿姨这样上了年纪的“住户”已经换了好几批。这宽敞、亮丽、温馨的江南“邻里汇”高三层、面积达1200平方米,一楼设有社区卫生站、老年助餐室、健身房、健康咨询站和聊天吧,二楼是大活动室、露台和拥有10张床位的长者照护之家,三楼则是晚托班教室、敞开式书吧和一大片宽敞明亮的花园阳台。

对于江南“邻里汇”的建成,斜土街道办事处主任王万金颇有感触,“从一栋破破烂烂的小楼到现在深受居民欢迎的邻里汇,对于我来说,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成长起来一样,激动又忐忑。”把时间调回到2015年,那时候江南“邻里汇”的所在地集合了社区卫生站点、江南造船厂退管会及街道办公室于一体,在斜土社区,由于老年人占比很高,所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也异常明显,而通常养老机构条件相对较好的费用过高,费用低的环境又不好。在这个大背景下,斜土街道希望将这栋建筑改为医养结合的养老护老场所。

2016年下半年开始,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解决社区服务品质不高、门类不全、资源不集聚等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徐汇区积极鼓励社会参与,在全区推广社区居民的共享空间、社区服务的载体阵地和社区共治的重要平台——“邻里汇”,打造15分钟共享生活圈,提升“幸福徐汇”感受度。

借着这股“东风”,江南“邻里汇”的改造计划迅速提上日程,两个月后一幢橙白相间的建筑出现在江南新村居民眼前。集为老服务、家庭医生及党建服务于一体的社区多功能“托老所”开创了创新养老的先河。江南“邻里汇”的一项重要服务“长者照顾之家”颇受社区居民欢迎,类似林阿姨这样的老人,一方面能得到“邻里汇”专业养老机构的悉心照料,另一方面极大丰富了老人的精神世界。“现代社会,老人最怕的就是孤独,‘邻里汇’能有效解决老人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老有所依。”王万金说道。

全人群体验式服务

在徐汇,各个街镇都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地为各自的“邻里汇”增设个性化特色服务。如田林街道田林十三村“邻里汇”引入民声社会公益发展中心、上海挚爱护理站、上海金芒果婴幼儿成长机构等负责不同服务的运营,有效提升了服务项目和运营管理的多样化、专业化和品质化。再比如徐家汇街道南丹“邻里汇”在设计之初举办了南丹小区居民互动日,通过展览、调查、问卷、访谈等多种方式了解社区居民实际需求,完成调查问卷100份,收集、整理了居民意见碎片信息近百条,切实了解居民需求,为南丹“邻里汇”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康健街道寿昌坊“邻里汇”设置为老服务、生活服务、健康服务,为周边居民区开展各项活动提供场地支持。设置有多功能厅、老少乐屋、全科诊室、便民屋、康复理疗室、助浴室、茶水间、长者照护之家、空中花园、图书漂流瓶等功能。每月平均开展亲子活动、全职妈妈烘焙、老年记忆学堂、环保项目、编织班、绘画班等各类项目30余个(次),每月平均参与达2000人次。

紧靠徐汇滨江的枫林街道“邻里汇”(下称枫林“邻里汇”),外形设计比肩美术馆。这里有讲述枫林前世今生的“记·忆枫林”展,有舒适的阅读空间和“悦读俱乐部”,有慈善超市和便民集市,还有红色影片放映和种类丰富的活动。

2017年12月底才开始试运营的枫林“邻里汇”,覆盖全年龄、全人群,主打“全人群展示、体验式服务、协商型议事和自助化活动”四大特色。两栋建筑分工明确,北楼整体空间融展览、活动、议事等功能于一体。南楼以生活服务中心、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党建服务中心和志愿者服务中心“四大中心”为主体,为周边单位、党员、群众提供体验式的综合服务。

枫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郭艳楣表示:枫林邻里汇1000余平米的活动面积不算大,也不算小,比面积更关键的是党建引领下功能的发挥和平台的打造,我们更注重的是这个实体背后的无限可能,正所谓BIGGER THAN BIGGER。

在“邻里汇”,全年龄的融合互动比比皆是:爷爷陪着孙子听故事、全职妈妈将亲手制作的饼干送到二楼的长者照护之家、大学生们为眼力渐弱的老人录制有声读物、志愿者为从未涂过指甲油的老人美甲、幼儿园的孩子在结对长者辅导下写下植物生长日记,邻里情谊在“邻里汇”重新凝结,居民群众对“幸福徐汇”感受度大幅提高。

“邻里汇、汇邻里”,这是徐汇区区长方世忠在调研枫林“邻里汇”时所提出的要求,“要借由‘邻里汇’这个平台收集民生问题,做到‘小平台大集聚’,将居民意见在还未变成问题时就解决;枫林社区慈善平台和文化衍生品推广都很有特色,要创造条件,让居民都能参与社区治理;‘邻里汇’要不断策划主题活动,不断创新内容,真正实现‘邻里社区共同体’内在价值。”

邻里小汇延伸到“家”

“邻里小汇”是“邻里汇”一汇多点模式的具体体现,也是徐汇探索将社区养老服务可及性从15分钟向5分钟提升的重要方式,目的是形成专业服务的延伸点。

淮海中路1670弄中南新邨14号,这里原本是湖南街道武康居委的一处办公地点,由于建造年代久远,各类问题层出不穷,最让人糟心的,居委只要一开会,其它活动根本没法进行。2017年一场改造行动让她“变身”武康汇,不仅环境变好了,还成了武康居民心中的“网红”。

如今踏入武康汇,宽敞靓丽的环境、极度简约的风格是她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进门便是一道量身定制的“三联门”,主题可根据需求随便变换。“三联门”背后则是挂墙电视、荣誉墙。推开右侧的门,一个融合了居委、综治、警务等内容的工作间映入眼帘。武康汇的客厅能根据需求随时作出调整,既能开会又不影响居民活动。

武康汇的另一处公共空间——淮海中路1704号,这里原本是老年就餐点,经改造后成为邻里聚在一起开展活动的“武康小汇”,活动空间增加,服务设施升级。武康居委会在此开设“一起吧”课堂,提供学习类、健康类、娱乐类等各种课程,并结合居民区党建、“我们的节日”与时令特点,为社区老年人举办传统佳节、集体生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武康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柏祖芳表示,与以前居委会大包大揽不同,“一起吧”课堂是“武康汇”居民自治工作站开展居民自治的一个阵地,是服务居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参与会员制、管理团队制、场地预约制、项目菜单制的运行机制,让居民进行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

武康汇作为“邻里小汇”的样板,具备多样功能,既可链接“邻里汇”已有活动,配合扩展服务,也可弥补“邻里汇”不足,提供补充型服务,形成社区服务的网络全覆盖。

截止目前,徐汇已建成“邻里汇”15家,总面积达20000平米,2018年再建4家,实现每个街镇一至两家。下一步将以居委会为中心继续延伸建设304家“邻里小汇”,全区形成“19+X”的覆盖模式,构建居民家门口5分钟的服务圈。

徐汇区的“邻里汇”项目自推进以来,受到社区居民广泛欢迎,服务活动受益群众达数十万人次。本市、外省市、国外各类团体前来调研、考察、参观近200批次。在2017年12月民政部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城乡社区治理创新现场会上,徐汇“邻里汇”作为社区治理服务创新的示范点接受参会代表团现场参观。

下一步,徐汇将进一步推进完善“邻里汇”项目建设,在建设完成19家街镇“邻里汇”后,全力推进“邻里小汇”的建设。一是分批推进居委会“邻里小汇”建设,三年内实现全覆盖;二是完善出台“邻里汇”管理办法,从功能、服务、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提升实效;三是开展如邻里节等活动,加强全区联动、群众参与和宣传推广,打响“邻里汇”的品牌效应。

(来源:东方网 作者:胡靖宜 王洁敏)

  • 分享: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