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国家级工法助力,实现徐汇闵行“中心连中心”

近日,上海普降瑞雪,建设工程掀起浴“雪”奋战的高潮。由隧道股份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田林路下穿中环线地道新建工程有序推进,截至目前,管幕累计完成46根,计划3月底62根管幕将全部完成,待管幕完成后,进入箱涵顶进阶段。

长期以来,连接闵行与徐汇的田林路被中环线“拦腰截断”,使得本来的一条直行线变成了绕行线,周边市民出行不得不费一番周章。好在这一状况将得到改变。田林路下穿中环线地道新建工程西起古美路,东至桂平路,下穿中环线。项目分为敞开段、暗埋段两部分,地道断面采用三快两慢形式。针对早晚高峰交通的潮汐现象,中间一根车道特设为可变车道,届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实施交通疏导。竣工运营后,徐汇和闵行两区可实现“中心连中心”,做到东西向直线捷径互通。

据了解,这一中环线断面的每天车流量达到12万辆,不容闪失。为了将施工对周边居民、建筑、交通的影响降至最低,隧道股份市政集团的建设者们预先做了不少“功课”,在钢管幕正式推进之前,进行试验段工作,通过模拟正式顶进的现场环境,开展“情境测试”,确保钢管幕顺利推进。同时,为了助力打通断头路,建设者们端出了他们的“拿手菜”,对暗埋段中穿越中环线部分采用管幕-箱涵工法施工。据了解,这种国家级工法适用于上海软土地层,为地下非开挖工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管幕-箱涵工法利用小口径顶管机和钢管,在拟建地下空间结构的外周逐根顶进钢管,形成封闭的水平钢管幕。然后在该钢管幕的围护下,实现大断面地下空间结构的非开挖施工。运用该工法施工,会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且地面交通、市政设施、公用管线无需改道或搬迁,均可正常运行。

其实早在上海中环线北虹路地道工程中,隧道股份市政集团就使用该工法,成功穿越保护要求极为严格的西郊宾馆,开创了我国非开挖施工采用管幕-箱涵工艺的先河,该项目荣获国际非开挖协会大奖。

如今经典再现,并得以创新。在田林路下穿中环线地道新建工程中,项目团队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在认真总结北虹路地道工程管幕顶进过程中的施工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今世界微型顶管机设计制造的最前沿技术,自主研发设计了钢管幕专用掘进机。其具有高精度的顶进控制能力,部分性能超过了老牌日本伊势机、德国海瑞克等进口顶管机。结合独特的钢管锁口设计,使钢管幕施工具有管幕形成质量好、周边环境影响小、适用地层广、适应埋深浅等优势。该项创新是田林路地道顺利穿越中环线的重中之重。针对施工中中环线不封闭且沉降要求高,中环线下部重要管线保护要求高等近乎严苛的条件,项目部在传统网格式工具头(北虹路地道采用)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研发了世界最大断面的土压平衡式箱涵掘进机。其具有开挖面土压自动平衡,出土自动控制等特点,在钢管幕保护下穿越中环线,控制其路面沉降变形在厘米级。封闭式的箱涵掘进机与高精度的水平钢管帷幕一起,构成在中环线下施工安全保障的“双保险”。

此外,项目部借助BIM技术的高度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的优势,在管幕顶进施工和箱涵推进施工的前期模拟过程中,大量采用BIM技术,为一系列的机械设计、工艺改进、细节处理、方案优化等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少走了许多弯路。并建立了企业级数字化施工的BIM管理平台,进行技术、质量、安全、进度的全方位管理,使工程施工质量、安全保障、技术创新均提升了一个台阶。

(来源:文汇报)

 


  • 分享: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