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紧螺丝绣好花
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五百米”难题如何破解?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上海市徐汇区创新城市机关党建,20多年来坚持打造党建工作品牌,以“满意在徐汇”组团走访有效整合区内的党建资源,共同围着群众的需求转,引领街道、社区基层干部实干加巧干,换来市民由衷点赞。 不久前,一封感谢信寄到了徐汇区区级机关党工委。信是徐汇区凌云街道华理苑14位居民代表写来的,是感谢走访团队领队、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陈季强和他的团队成员们。在走访团队的协调推动下,小区西门道路狭窄、物业更换等居民关切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在徐汇区,这样的感谢信有很多,透出居民发自内心的满意。 整合党建资源,合力精细“绣花” “满意在徐汇”是徐汇区一项品牌党建项目,已开展了23年。1994年以来,徐汇区委一直把“满意在徐汇”活动作为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成为群众工作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成果。徐汇区级机关党工委书记郭本厚告诉记者,全区组建了307支工作团队,分别结对307个居民区,方便居民反映问题。 在徐汇,937个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实现“一小区一方案”,各团队走访前提前熟悉、走访中充分讨论、走访后实地查看,并结合群众意见,不断优化方案。团队成员主动认领工作任务,动员引导群众共同参与,合力精细“绣花”,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 徐汇区委书记鲍炳章说:“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满意’走访行动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与群众心连心倾听,使党的工作获得群众理解;向群众面对面宣讲,使党的政策获得群众支持;为群众实打实办事,使党的路线获得群众认可。更重要的是,让群众看到了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厚植了党的执政基础、群众基础。” 党建工作好不好,要向群众脸上看 徐汇区天平街道桃源村居民朱文革曾向走访团队一口气列举了36个问题,走访团队抓住4个关键——小水表分户、私房前的道路管理、7层半旧楼加装电梯、房屋大修,下大气力协调力量抓落实。虽然一次解决不了群众的全部问题,但服务团队不畏困难先啃硬骨头的精神,让朱文革等居民信心满满。 徐汇区还为“满意”走访行动打造了网络工作平台,将各团队收集上来又处理不了的事情分析、派单,形成动态民情信息库,健全群众满意度评价系统,实现线上群众工作集约化管理。单一问题不再重复反映,减少了各职能部门“扯皮”现象。 “党建工作好不好,要向群众脸上看。‘满意’走访说到底就是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正把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徐汇区委组织部部长沈山州说。 截至目前,“满意”走访共办结群众需求事项8100余件,办结率90.1%,平均每次走访参与座谈的群众达5300多人次。 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 今年第四季度,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施小琳,市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莫负春等37名市级机关条线及统战系统的市党代表联系社区,加入了“满意在徐汇”组团式走访,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与社区居民交流座谈,听取居民意见建议,进一步提升了“满意”走访的能级和影响。 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决策咨询中心主任胡云超看来,徐汇“满意”走访立足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区域特点,不断提高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不仅帮助群众解决了困难、化解了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团结,机关干部也从中得到了锻炼,强化了责任担当意识,增强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信心和能力。 一方面,依托这一活动载体,把联系服务群众与创新社会治理融为一体,促进区域各类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形成合力;一方面,持续拧紧螺丝,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党员干部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把机关作风建设的成效落实到基层。 “通过走访集聚资源、汇聚力量,扩大党组织工作的覆盖面,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沈山州说,下一步,“满意”走访还要进企业、进商圈、进楼宇,进一步延伸工作触角,更好地撬动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共同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 (来源: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