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上海 创领未来” 2017全球(上海)人工智能创新峰会在徐汇滨江举行

 

 

今天(8月30日),由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市发展改革委、徐汇区政府、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共同主办的“2017全球(上海)人工智能创新峰会”在上海徐汇西岸艺术中心举行。

3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1000余名现场嘉宾、沪上各大高校科研院所齐聚徐汇西岸,共赴“2017全球(上海)人工智能创新峰会”,围绕深度学习、智能芯片、机器视觉、语音识别、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等领域进行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展示及讨论。

 

徐汇区委副书记、区长方世忠陪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波等市领导参观参展企业展台。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波出席峰会并致辞。周波副市长表示,按照国家对人工智能发展的相关部署,上海提出了全力打造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的目标。目前上海已启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布局,围绕应用驱动、产业协同、科技引领、生态培育等方面构建融合发展格局。他表示,上海欢迎世界各地的优秀专家和企业家共同参与,加快推进上海人工智能发展。

工信部科技司巡视员卢希表示,目前工信部正在起草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发展计划,将聚焦人工智能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人工智能产品高端化,同时在传感器、芯片、操作系统等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建立完善的智能公共服务体系。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波,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交大党委书记姜斯宪,同济大学校长钟志华,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桂永浩,工信部巡视员卢希,中国信通院院长刘多,科技部调研员陈敬全,徐汇区区长方世忠,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副主任吴磊、市科委副主任干频、市发展改革委巡视员王思政等领导共同见证“上海(徐汇)人工智能发展集聚区”启动仪式。

 

徐汇区委副书记、区长方世忠介绍上海(徐汇)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建设概况,现场主要回答“三个问题”。

1、为什么在徐汇?

因为徐汇有着科技创新的基因。700年前,黄道婆在这里革新推广纺织技术;400年前,徐光启在这里从事农政研究、传播科学思想。徐汇是上海近代科技和海派文化的发源地。因为徐汇有着科技创新的资源。我们有120多家国家级、市级科研机构,10余所高等院校,数十个国家级、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外资研发中心;信息技术、生命健康产业总产出超过1200亿元,万人拥有专利数量全市第一,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7.95%。徐汇是上海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今年还被确定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区和知识产权综合改革示范区。因为徐汇有着科技创新的生态。这里拥有上海最大的成片历史风貌区,被称作“万国建筑博览”的衡复历史风貌区,有历史建筑5000多幢;工作或居住在区内的“两院”院士106名。徐汇是科创高端人才居住的首选之地。

2、徐汇要做什么?

我们将致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力争成为上海建设国家人工智能高地新地标。这是响应国家的号召,也是落实市委市府的要求。到2020年,基本构建起完备的人工智能生态体系,建成国际知名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形成百亿级规模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重点构筑“一核一极一带”的空间格局。“一核”是徐家汇—枫林创新核,依托复旦、交大、中科院等院校研发优势,打造人工智能源头创新策源地。“一极”是徐汇滨江创新极,围绕建设全球城市卓越水岸的愿景目标,从“文化先导”到“科创主导”,重点建设100多万平方米的西岸智慧谷,其中已经建成高200米的上海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将成为未来上海人工智能国际总部基地,与浦东张江科学城和国家科学中心东西呼应。“一带”是地铁15号线串联的漕河泾到紫竹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带,我们已经正式启动建设近100万平方米的徐汇北杨人工智能小镇。

3、徐汇将怎么做?

按照“勇当排头兵、敢为先行者”的总要求,遵循人工智能的发展规律、国际惯例和市场规则,我们将着力构建应用驱动、协同创新、产业集聚、生态培育“四位一体”的人工智能发展体系。坚持应用驱动,加强数据开放共享,在城市安全、政务服务、医疗健康、文化创意等领域启动一批示范应用项目。推动协同创新,支持国家重点项目、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技术联盟建设,力争在关键前沿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加快产业集聚,围绕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培育引进更多标杆龙头企业,特别是人工智能的“独角兽”企业,形成全产业链和若干个细分领域产业集群。强化生态培育,制定人工智能发展支持政策及专项规划,成立人工智能产业基金,营造开放多元的创新生态。

 

主题演讲

 

在2017全球(上海)人工智能创新峰会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作了主题演讲。他表示,得益于光网宽带、移动宽带、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正处于一个快速“奔跑”的阶段。李德毅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拓展史。人类走过了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已经进入到用智能作为当今社会时代印记的新阶段。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澄表示,和人工智能一样,智能制造不是新的提法,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人工智能也有一个高潮,就是智能计算机。现在,信息技术有很多进步,人工智能还要发展,要从模拟人脑思维、认知,向着“计算机+人”的混合智能,人的回路向着计算机加网络的群体智能,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和大量的无人系统。所以,人工智能和信息环境的变化为智能制造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麻省理工学院名誉校长(Chancellor)Eric Grimson在演讲中表示,当前许多重大的技术发展源自于多年之前的基础研究。在人工智能方面,当前很多技术成果都得益于我们数十年的基础研究才得以实现。Eric Grimson说,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在MIT的AI实验室中,已经有不少技术成果展示了未来的应用前景。MIT也为学生提供众多机会,鼓励他们进行创新。

罗兰贝格全球首席执行官Charles-Edouard Bouée(常博逸)在演讲中表示,我们坚信人工智能领域将会快速成长,会颠覆我们的生活。他认为将从五个维度改变社会:第一,将改变我们接触社会的方式。第二,广泛使用性。第三,改变范式。第四,经营理念+AI补充。第五,如形随形。

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教授Otthein Herzog在会上重点介绍,如何能够更好地加速创新进程,并且更好地实现数字化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以及数字化的意义,它们结合起来如何能够更好地去改善城市生活,并且贡献于城市集群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汤晓鸥作了题为《人工智能的中国式文艺复兴》的主题演讲。

(来源:上海徐汇发布)

  • 分享: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